最近,歼20总师杨伟研判美国六代机发展的论文《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出现在了网络平台,杨伟总师在总结美国航空业6
最近,歼20总师杨伟研判美国六代机发展的论文《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出现在了网络平台,杨伟总师在总结美国航空业60年发展的基础上,对美国六代战机技术做了一个研判,这个论文其实是2020年发表的,但是却非常具有前瞻性,基本上预判了美国六代机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论文中,杨伟总师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的“OODA3.0”理论,并且提出新一代战斗机必将颠覆未来空战模式,并且带动航空科技与产业的新一轮革命。中国要把握这个机会,主导未来空战新标准,那么也同样,中国也会成为新一轮航空科技与产业革命的主导者。
“OODA3.0”理论:智能为王
从杨伟总师的这篇论文中,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OODA3.0”理论,美国曾提出“OODA1.0理论”和“OODA2.0”理论,美国飞行员约翰·博伊德上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采用 OODA 环来描述空战过程。 OODA 环理论具有普适性,约翰·博伊德通过能量机动性( EM )来描述飞机的机动能力,提出采用基本空战机动( BFM )等方法指导飞行员提高格斗技能、把握格斗策略,并深深影响了第四代战斗机的设计。
“OODA环理论”下的经典之作——F16
随着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出现,超视距( BVR )空战较视距内( WVR )空战的占比逐渐提高,并成为空战的主流形式,\”机动为王\”的 OODA (暂且称为 OODA 1.0)时代正在过去。信息领域的能力比力学领域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F -35的飞行员在\”红旗\”演习中总结出:\”信息就是生命\”。2017年洛·马公司的托德·舒克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 AFRL )的埃里克·布拉希提出了 OODA 2.0的概念,仿效 EM 理论,提出信息权( IP )和信息机动性( IM ),诠释了 F -35在模拟对抗中的巨大优势。
总结来说,美国提出的OODA 环理论曾主导了世界50年的战斗机研发,同样也主导了空战模式的发展。所谓 OODA指的是空战观测(观测)、判断(观测)、决策(决策)和行动(行动)。不管是新一代战斗机的智能空战,有人/无人战机,还是一体化/分布式作战等技术标准,都是围绕 OODA展开的。因此杨伟总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OODA 3.0的概念。
如果说OODA1.0主要强调战斗机的机动性,即“机动为王”。而 OODA2.0最突出的是战斗机的信息化水平,即“信息为王”。而且 OODA3.0的“智能为王”,则强调的是自主决策,也就是聚焦以对手不能连续观察和理解的速度,使任务决策转化为机动和杀伤,创造出已方可利用的\”零域\”作战空间。
在未来,空中作战融合多方信息、多量信息等成为复杂系统,因此,未来战斗机座舱中将存在多智能体,飞行员与座舱中的智能体以及地面协管员形成“协同关系”,他们辅助飞行员与机载设备相互适应,协同完成飞行打击任务。其次是意图推进器,可综合任务计划内容和机载系统当前状态推断飞行员下一步操作。最后是综合自动化,可给予机器适度权限,在减轻飞行员操作强度的同时保证决策的可靠性。
第六代战机将成为未来分布式空战作战中具有远程、穿透、强感知、强火力和快速决策能力的强有力的骨干节点平 ,它的形态必将颠覆对传统战斗机概念的认知。
美国六代机研发进度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就要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延伸的,而要说到具体的技术,前段时间,杨伟总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六代机的一些具体技术。他说,六代机应该要有一些新的东西:一是可根据飞行高度和空间进行变形;二是能突破传统空间进行跨大气层作战,进行太空或亚轨道轰炸作战;三是基于智能蒙皮,机身可以自动修复,并带有传感器……
而这样的技术已经超过了美国六代机的研发标准,美国曾经对六代战机的研发有过很高的理论和技术要求,随后,波音、诺格、洛马3 家公司分别抛出了投“F-X”方案。期间,针对所谓第六代战斗机的特征展开了一系列讨论:是高超声速的吗?隐身性能如何?能够搭载定向能武器吗?升限是多少?是有人驾驶的吗?
最后,美国空军发现论证的结果并不如意,且无法接受。一是研发成本可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战斗机项目,二是研发进度可能致使2040 年左右才能部署,三是 3D 打印、高超声速集群作战、自主性等新概念技术很难成为“灵丹妙药”或“银弹”,并且成熟度和可应用性有限。
最终,美国放弃了打造具有颠覆性性能的六代机计划,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定义穿透性制空(PCA)的能力上来。并使用“能力簇”“系统簇进行描述。
美国定义的六代战机有三大指标,包括“忠诚僚机\”式作战、进一步强化的隐身性能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由传统打造高效能、高生存、快速决策、敏捷反应的作战强节点,转向发展跨空、天、网、电,并能与地面/水面能力强联合的网络化“系统簇”,以获取空中优势。第六代战斗机是该“系统簇”的核心装备,将可同时遂行火力打击、信息获取、数据处理、目标指示等多种功能。
杨伟总师认为,虽然美国降低了要求,但是其第六代战机依然可能超越以往战斗机的远航久航能力、多武器/高密度挂载带来的高杀伤力、超声速无尾布局带来的全向极低隐身以及自防御弹未端硬杀伤防御等系列能力,将对未来空战形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其能够突入高烈度对抗的“反介人/区域拒止环境。
美国六代机研发已落后
但是美国对战斗机研发一直都在变化,没有一个持久的战略,和中国完全不一样,如果中国立项了六代机,就会一直朝着最初的目标前进,就和中国在90年代定下航天三步走目标一样,中国航天30年的发展都是围绕这来进行的。
举个例子,美国的要求是打造一个成本低的可消耗平台,后来对第六代战机的研发又变成了打造一个高性能平台。
与此同时,杨伟认为如今的美国航空科技产业,开发周期延长、研发费用暴涨已经成为了普遍的问题,如果美国无法在2030年前首飞第六代战机,那么第六代战机的研发将会成为美国“不可承受之重”。
而从这篇论文发表的这两年时间,基本上都印证了杨伟总师的预判,而且美国六代机的技术标准也同样印证了杨伟总师的预判,这说明中国飞机器设计与飞行控制领域已经非常了解美国航空产业的发展状态。
美国空军扬言在2020年代结束之前“交付部分NGAD能力”,而到了2022年底,NGAD项目进度仍处于设计阶段,尚未通过“B阶段”的审查流程,这意味美国六代机的研制还处于初级设计阶段,接下来8年的时候,美国六代战机想要从设计、生产、试飞再到量产的可能性基本是很低了,这样的一个流程起码需要15年。
与此同时,杨伟总师表示中国的六代机研发进展非常顺利,速度也在加快,我们可以看到湖南大学团队已经在基于OODA3.0理论设计基于战场时空信息一体化的战斗机智能座舱了。
可以说,美国在六代机研发上已经很明显地落后了中国。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司令马克·凯利更是怒喷美国航天产业巨头,美国的研发进度太慢了,中国国正在加紧研发与美国六代机相应的项目,并保持紧跟进度的步伐,如果美国在该项目上出现大幅延误,那么中国六代机很有可能成为全球首款六代机,美国承担不起失去空中优势的代价。
不管美国是怎么样想的,中国都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中国的目标就是:主导未来空战新标准以及成为新一轮航空科技与产业革命的主导者。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TAG:战斗机,空战,向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