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来说,核心科技的突破,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在芯片赛道,美日及ASML“卡脖”光刻机,哈工大随后就突破了EUV
对中国来说,核心科技的突破,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在芯片赛道,美日及ASML“卡脖”光刻机,哈工大随后就突破了EUV核心光源技术,让7nm国产光刻机成为可能;在高铁领域,日德联手对华“断供”高铁车轮,而中国高铁人仅用数月就实现了量产;在航天领域,老美试图通过《沃尔夫条款》将大陆排挤出太空,然而仅用不到10年,我们就掌握了登月返回技术、搭建载人空间站技术……
对此,法国媒体曾调侃道:中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大陆善于打破西方垄断。不可否认,法媒的评价比宝岛发出“大陆高铁没有靠背”、“大陆吃不起茶叶蛋”等无知言论的媒体,无疑更加客观真实。
事实上,早在日德两国追随老美,联手对大陆“卡脖”高铁车轮之前,这两位巨头就已尝试在另一关键科技赛道“卡脖”中国大陆,并在短期内赚得盆满钵满。然而,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崛起,日德垄断也走进了历史尘埃。
众所周知,日德是全球公认的工业制造强国,因此在机床、高铁、半导体等核心技术领域,他们都有“垄断之王”之称。而其中,最为中国大陆所“觊觎”的,非不允许对华售卖的手撕钢莫属。
或许很多国人没有听过手撕钢,但在歼20隐身战机、新一代核潜艇095/096等“大国重器”中,却处处都是它的身影。因为前者具有强大的隐身性能,“手撕钢界双雄”日本和德国,早早就对大陆下达了禁售令。
不过,和荷兰ASML“既想要中国市场,又不想中国科技突破”心理同步,后来德日两国偷偷将出货范围限定至厚度大于0.03毫米的手撕钢,试图扼杀大陆竞争者。另一方面,他们却对低于0.03毫米的手撕钢,“严防死守”。
然而,日德却低估了中国科学家们的战斗力。事实上,仅用七年时间,中国人就实现了手撕钢从0.03毫米到0.015毫米的“惊世一跃”。显然,日本、德国的严防死守一夜间沦为业内笑话。
对此,日本网友懊悔不已:我们上了美国人的当。不过,从近几年中国科技的进展来看,我们突破“手撕钢”核心技术,并不令人意外。事实上,即便是日本占据先发优势的“堂竹冰”科技,在大陆国产替代的攻势下,目前也正“节节败退”。
众所周知,日本是公认的长寿之国,而背后则少不了上述科技的加持。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日本NHK电视台就已经在纪录片《明日之前》中大胆“泄密”:前述科技可减缓老龄化,或将引发一场长寿革命。
随后,东京、广岛大学在临床中证实了“泄密”所言:老年生命体精神更矍铄、毛发更油亮……而凭借地利之便,日本生物企以2万每瓶的天价,面向亚洲富豪进行兜售。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中国大陆介入,其天价垄断一夜沦为京、猫平台“地摊货”。
事实上,在日本“手撕钢”遭遇滑铁卢之时,大陆堂竹冰科技不仅在30-70岁中产群体引起空前追捧,而且还杀进了日本本土。对此,不少国内网友点赞: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殊不知,过去全世界仅有日本、德国掌握手撕钢核心技术,因此其价格也是惊人的贵:一吨0.03毫米的手撕钢,卖到5万美元,堪称钢铁中的“劳斯莱斯”。据悉,当时中国大陆每年进口手撕钢,花费就接近2万亿,甚至够买一万台光刻机了。
然而,随着山西太钢抢先做出0.015毫米手撕钢,拿到了世界第一的头衔,属于日德的好日子就到头了。除了夺回了国内70%的市场,大陆手撕钢还赢得了全球的抢购,甚至连老美、欧盟都排队购买。
像夺回了堂竹冰科技定价权一样,中国大陆则直接将0.015毫米手撕钢,定价为每吨200万美元,爱买不买。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局面,美媒都忍不住指手画脚:中国手撕钢不能卖这么贵。
问题是,中国不能卖这么贵,难道把卖贵的机会留给你们吗?
TAG:日本,中国,中国大陆,科技